重病在身的苏州76岁老人牵挂着5万张老照片,背后故事太感人…… 天天新视野
来源:苏州媒体圈     时间:2023-04-19 09:23:31

在苏州山塘街

76岁的谭金土开设了一家老照片收藏馆


【资料图】

他曾当过老师,做过检察官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得知一张抗战年代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开始迷上收藏

25年里,他收藏了5万多张老照片

如今,重病在身的谭金土依然牵挂着这些老照片

背后的故事太感人了……

山塘街154号曾是安泰救火会的旧址

这里开设了谭金土老照片收藏馆

馆名题字来自莫言

循着木质楼梯走上二楼

浓浓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随处可见年代不同的各式老照片

有的存在册子里、有的摆在桌上、有的挂在墙上

清朝末年祖孙间的亲昵照、1935年一对夫妻的结婚照、17岁张大千在苏州的合影……

绕着收藏馆走一圈,仿佛坐上时光机

“特别有年代感,勾起内心的很多情愫”

“看这些老照片,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

这些老照片都是76岁的谭金土自费收集的

有5万多张,许多游客慕名过来打卡

不过,谭金土已大半年没有到馆里了

2021年

谭金土被查出患上胆囊癌

起初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去年8月

他的病情又再度恶化,住院接受治疗

躺在病床上的他,始终放不下这个收藏馆

谭金土曾在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

1979年

他调入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

他与这些老照片结缘

还得从1998年他在文庙闲逛时看到的一张老照片说起

谭金土回忆

那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2月

上面有7个身穿长衫的年轻人

每个人在照片上写了名字

“日本攻占上海后,7个人中有2个就去了抗战前线,这就成了他们最后一张合影了”

谭金土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深深打动

从此他就着迷于收藏老照片

20多年来

谭金土背着一个电脑包,奔波于苏州、上海

最远还去过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淘老照片

谭金土坦言

为了这些老照片花了不少钱

家人也提出过反对

“每张老照片背后是一个人物,是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如果照片丢了,故事也就散了”

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谭金土都记得很清楚

2016年

谭金土在上海收集到一组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严东生的相册集

半年后,严老的女儿严燕来找到了谭金土

父亲的少年时代、父母的结婚时刻、她靠在母亲身旁……

她一页一页地翻着相簿

追忆着一家人的记忆

这些年,有人漂洋过海来接回父母的照片

有人把记忆交给谭金土保存

然而,关于谭金土自己的家族记忆却很少

他说

因为贫困,青年时代没留下多少照片

2007年,谭金土退休后

更全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收藏老照片以及寻找老照片后人上

他说

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照片主人的后人

把照片交给他们

如今谭金土生病住院了

收藏馆却从来没有关门歇业过

这一切多亏了37岁的李铮浈

“我听到谭老师生病了,就来做志愿者,希望他安心养病”

李铮浈回忆

2020年,她第一次以游客的身份进入这个收藏馆

爱好文学的她被馆内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吸引

“我感觉老照片就像是尘封在仓库里的宝珠一样,需要抚开历史的灰尘,去欣赏它的光辉”

于是,李铮浈关注了谭金土的公众号

隔三差五会来到馆里听老人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李铮浈说

这个收藏馆 是为了让历史可以被看见

“让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但不是沉溺在过去 ,而是要珍惜我们现在,展望未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

谭金土生病后

李铮浈就申请当他的助手

协助管理这个老照片收藏馆

谭金土病情恶化后

李铮浈干脆辞去原来的工作

一门心思投入到老照片收藏馆的运营上

起初,李铮浈只是扫地、整理书籍

后来,她尝试着像谭金土那样给游客介绍起照片背后的故事

自从代班管理收藏馆后

李铮浈也真切感受到

维持收藏馆的运营是多么不容易

收藏馆的房子是租的,照片是自费收来的

售卖旧书是收藏馆为数不多的创收渠道之一

为维持日常开销

李铮浈每天晚上还要再去打一份工

尽管劳心劳力,但她无怨无悔地守着这个收藏馆

她说

老照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时代的变迁

在遥远的胶片时代

每张老照片的形成都是隆重的

每个镜头的留存 都是珍贵的

“我希望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为这些老照片找到后人”

【苏州广电暖视频】 看苏州 发布 采访记者:罗霄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