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看高中语文教学视频_哪里有好的高中语文教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4-21 09:14:02

1、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3、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5、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6、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7、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8、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9、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10、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11、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

12、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13、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14、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15、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16、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17、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18、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19、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0、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1、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22、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3、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5、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26、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7、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28、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29、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30、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31、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32、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33、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3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5、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36、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37、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38、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39、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40、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41、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42、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43、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44、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45、于是又记起,《西州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46、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47、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48、——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49、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50、教学目的: 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51、2、 掌握《荷塘月色》描绘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52、教学重点: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3、2、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54、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55、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教学工具:多媒体、学生课下分组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实物投影文字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前背景:在屏幕上投影一张清华园中月下荷塘的照片,并播放《荷塘月色》的范文朗读录音 提问:在上节课的阅读中,我们走近了朱自清,走近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近了清华园中的月下荷塘。

56、而散文的优美的韵味应怎样更好地来品味呢?回答: 通过朗读来体会。

57、2、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中的写景重点段落四、五、六3节。

58、(二)质疑 提问:在朗读中,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有怎样的特点?回答:一种朦胧的美。

59、2、 点拨:很好。

60、那大家读过几遍后,有没有想过文中的朦胧感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大家预习过课文,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呢,现在可以提出来。

61、回答1:作者的笔下景物的朦胧美与作者的心境有一定联系,因为情景是相交融的。

62、回答2:这篇散文除了写景很美外,有些语句不太明白。

63、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64、白天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65、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66、(三)资料交流:提问: 我们仔细读读这些语句,它们有什么特点?大家是否想过为何不理解呢?这些语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我们对写作背景不了解。

67、大家课下已经分组查找了资料,现在根据大家在网上查找的资料,体会一下这些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和结论?(大家集体交流讨论)(由同学上来展示资料)2讨论: 《一封信》“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68、”可以看出作者孤独彷徨和烦闷的心情。

69、《哪里走》“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

70、”表现作者不满现实,但对革命力量还缺乏认识,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71、3、结论:从朱自清的生平了解到,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作为一位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自由知识分子,他也有过苦闷彷徨。

72、4、 小结:不错,有了这么多资料,可以看出大家不理解的几句话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心情有很大关系,请大家谈谈自己看法。

73、讨论: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74、”从本文写作背景看,开门见山点明了作者当时的苦闷彷徨的心境。

75、“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76、”结合本段其它语句,作者越是喜爱这片静谧的月下荷塘,也看出作者在现实中的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的感受。

77、“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78、”点明了作者虽然在月下荷塘中得到了释放,但又不能完全超越现实之外的淡淡的哀愁。

79、(用多媒体把同学们的观点显示在大屏幕上)(四)、课文解读第四段 月色下的荷塘“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80、 “田田”——多,连绵不绝。

81、(通过直观优美的荷塘图片来启发引导)2、第二句,采用了比喻,舞女的裙。

82、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这个比喻是“多边”的,即它不仅表达了“荷”的高贵,还传达出它的标志,典雅,圣洁,飘逸,灵动,清峻等魅力,使叶子产生了动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

83、(展示动感的荷叶图片)3、“层层”——高低有序。

84、(图片)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本句运用了拟人;拟人的运用可以回应上面的“舞女”, 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颜,这样把整个舞女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85、(展示对比图片)5、“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为什么把荷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呢?因为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 ‚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 ƒ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 。

86、 (展示对比图片)上面作者通过叶子、花,描绘了荷塘的形态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荷塘的动态美。

87、6、重点理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88、”这一句把“清香”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里作者使用了几种感官感觉?(展示powerpoint课件中的对比页面)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

89、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

90、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造成感觉的转移。

91、这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通感”。

92、所以这句话作者同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93、(大屏幕展示例句强化理解记忆)7、“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94、”中的“颤动、闪电、霎时、穿过”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微风过处一刹那间,荷塘的整体形态,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

95、这是作者观察仔细,用词的精妙之处。

96、(展示动感荷叶图片)8、“一道凝碧的波痕”,就给人一种船航行留下的痕迹的感觉,作者表达得生动传神。

97、(图片)9、“脉脉的流水”怎样理解?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表现流水的静态美。

98、(图片)“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是因为静静的流水更反衬出,动态中的叶子的美的姿态。

99、(图片)【小结】从形态、动态、静态多个角度来反映荷塘的美。

100、第五段 荷塘上的月色本段有三个动词用得很形象生动,使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动感。

101、 “泻”、“浮”、 “画”、“洗”。

102、“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动感和立体感,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

103、“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洗”能理所当然地把叶子、花更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联系起来,“薄薄的轻雾”也成为了“牛乳”、“轻纱”。

104、“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

105、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了联想?运用了比喻和通感(视觉与听觉的呼唤)。

106、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互相交叉,如名曲中的高、低音。

107、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一切融为名曲。

108、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109、【小结】作者从正面和侧面描写荷塘上的月光。

110、第六段 作者的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

111、从这一段开始,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变化,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忧愁。

112、第二部分着重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

113、有勾勒,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灵活多样,井井有条。

114、特别是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有神韵,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

115、第三部分(7~8) 江南旧俗引起的思乡之情。

116、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117、【小结】作者第三部分巧妙地运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中采莲的情景,反衬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更衬托出作者当时的淡淡的忧愁的难以解脱,“猛一回头”回到家,又把自己的心情引向了低潮,一切都回复现实,作者又开始彷徨苦闷起来了。

118、【全文总结】本文根据作者的游踪,可以引出一条线索。

119、带上门——小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四周——江南旧俗、回家(空间线索——明线)导出:暗线——情感颇不宁静——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思乡愁——不宁静结构自然严谨。

120、写景层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

12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22、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

123、运用比喻、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韵味。

124、(五)确立课题(作业)在比较中,我们也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

125、有些同学还有想进一步了解朱自清的想法,这很好,可以把刚才在比较中的出的结论总结成文,也可以提出,你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想从哪方面继续了解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 “朱自清散文研究”这个大课题下,确立自己相关的子课题。

126、课后自评: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求新知的能力。

127、所以本课教学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荷塘月色》中关键语句的理解一向是全文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写作背景的介绍很难使学生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质疑,明确问题,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去查找收集朱自清的相关资料,包括网上查找信息、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资料等,再到课堂上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能力。

128、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利用图片、朗读录音以及动感的flash音画配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直观性,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阅读分析鉴赏的能力,课堂效果好,事半功倍。

129、3、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130、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很多,学生也有兴趣多了解他的散文。

131、所以课外推荐阅读,在教学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各自的特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32、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